狐尾藻 多年生粗壯沉水草本。根狀莖發(fā)達,在水底泥中蔓延,節(jié)部生根。莖圓柱形,長20-40厘米,多分枝。葉通常4片輪生,或3-5片輪生,水中葉較長,長4-5厘米,絲狀全裂,無葉柄;裂片8-13對,互生,長0.7-1.5厘米;水上葉互生,披針形,較強壯,鮮綠色,長約1.5厘米,裂片較寬。秋季于葉腋中生出棍棒狀冬芽而越冬。苞片羽狀篦齒狀分裂。
花單性,雌雄同株或雜性、單生于水上葉腋內,每輪有4朵花,花無柄,比葉片短。雌花生于水上莖下部葉腋中:萼片與子房合生,頂端4裂,裂片較小,長不到1毫米,卵狀三角形;花瓣4,舟狀,早落;雌蕊1,子房廣卵形,4室,柱頭4裂、裂片三角形;花瓣4,橢圓形,長2-3毫米,早落。雄花:雄蕊8,花藥橢圓形,長2毫米,淡黃色,花絲絲狀,開花后伸出花冠外。果實廣卵形,長3毫米,具4條淺槽,頂端具殘存的萼片及花柱。
產地生境
狐尾藻為世界廣布種,中國南北各地池塘、河溝、沼澤中常有生長,常與穗狀狐尾藻混在一起。 狐尾藻喜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,其性喜溫暖, 較耐低溫,在16-26℃的溫度范圍內生長較好,越冬溫度不宜低于4℃。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