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餐飲行業(yè)的快速發(fā)展,產生大量廚余垃圾。中國城市每年產生餐廚垃圾不低于6000萬噸,年均增速預計達10%以上。以北京為例,北京市每天產生1200噸餐廚垃圾。隨著城鎮(zhèn)人口規(guī)模的增加,餐廚垃圾處理市場空間將隨之擴張。廚余垃圾因易腐爛變質、味道難聞、易傳播細菌等問題,如何處理備受市民關注。
我國餐廚廢棄物等廚余垃圾處理大多以衛(wèi)生填埋為主、焚燒處理提升和堆肥處理為主,其中衛(wèi)生填埋占所有垃圾處理方式的50%左右,但由于用地緊張和二次污染,填埋已經出現(xiàn)瓶頸。而今在垃圾分類的大潮下,廚余垃圾處理將成為政府垃圾處理工作的重心,廚余垃圾處理行業(yè)將在垃圾分類的推行過程中得到廣泛關注,并且將廚余垃圾無害化處理,變廢為寶成了行業(yè)發(fā)展的方向。
就目前來說,廚余垃圾處理方式大多通過分類、集中收運處理,再運至廚余垃圾處理廠通過分揀、粉碎等工序處理,且通過技術和工藝的創(chuàng)新,經過處理后的垃圾直接變廢為寶。
例如干渣通過生物發(fā)酵之后,將會轉化為有機肥料,可用作苗木綠化等,整個過程非常干凈環(huán)保。而回收的油料可做生物柴油、肥皂的生產原料。產生的污水可達標排放。
也有地方將廚余垃圾處理設備投入社區(qū),“剩菜剩飯”變廢為寶。筆者了解到,廈門湖里一社區(qū)投入一臺“廚余垃圾的處理神器”,其主要采用廚余垃圾生物氣化技術,在生物菌的作用下,廚余垃圾就會被生物菌分解成氣體排出,剩余的殘渣還會變成有機菌肥,降解率高達95%。一臺設備日處理廚余垃圾能力能夠達到100公斤,處理速度快、效果好。
還有通過生物技術將廚余垃圾“吃”掉轉化為有機肥。據(jù)了解,海南省萬寧市利用“小蟲子”將吃進去的廚余垃圾轉化為有機肥,而富含蛋白質的蟲體還可被加工成禽畜魚類的飼料。
據(jù)說,這些“小蟲子”是“大胃王”,24小時不停地進食,100克蟲卵孵化出300萬條幼蟲,10天能吃掉2噸餐廚垃圾,真正實現(xiàn)了餐廚垃圾的減量化、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。當前,隨著“限塑令”的實施,生物可降解材料受到行業(yè)的關注,而廚余垃圾通過合成也能制成可降解塑料產品。
近日,利用餐廚垃圾、廚余垃圾等廚余廢棄物碳源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(PHA)的中試項目已建成。目前,中試項目已完成多個批次工藝驗證和產品生產,并已獲得具備純菌發(fā)酵品質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,既有力推動餐廚廢棄物資源轉化領域的理論研究和科技創(chuàng)新,為我國有機物污染控制和廢物資源化提供有力支撐,又為替代產品推廣應用提供助力。
總的來說,廚余垃圾既可經過預處理后實現(xiàn)油、水、渣分離,并將殘渣轉化為可利用資源,又可通過投放廚余垃圾處理設備就地無害化處理,變廢為寶,從而避免了廚余垃圾對環(huán)境和人體可能造成的威脅,實現(xiàn)了廚余垃圾的資源化和無害化利用。
當然,廚余垃圾現(xiàn)也能通過*科技,將其作為原料制成生物可降解塑料產品,滿足當下行業(yè)尋找塑料替代產品需求,既實現(xiàn)了垃圾資源化利用,又在一定程度上減少“白色污染”。
原標題:廚余垃圾合成生物可降解塑料 多舉措推動“變廢為寶”
我來評論
昵稱 驗證碼 請輸入正確驗證碼
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